題:
彗星的組成
2005-01-25 23:11:45 UTC
彗星ㄉ組成
彗星ㄉ組成
彗星ㄉ組成
彗星ㄉ組成
四 答案:
奕廷
2005-01-25 23:12:43 UTC
彗星的本質與結構 稱彗星為"髒雪球"或"塵球"皆頗恰當。彗星離太陽較遠 時,受太陽輻射蒸發尚不顯著,彗星的固體部份稱為彗核(nucleus) ,其主要組成為塵埃、石塊、冰塊及凝結成固態的氨、甲烷、二氧化碳等化合物。 彗星的主要結構 有彗核、彗髮與彗尾。彗核的大小通常在數十公里以內。最新的微波雷達數據顯示,百武彗星的彗核出奇的小,大約介於一公里與三公里之間。哈雷彗星的彗核在十公里左右,而短週期彗星Schwassman-Wachmann的彗核則高達四十公里。 當彗星運行到太陽附近,受太陽的光與熱的照射,冷凝物質與固體裡所吸附的氣體被蒸發出來,在彗核外圍形成反射太陽光的氣團,叫做彗髮(coma),彗核與彗髮合稱為彗頭。此時它的大小可達十萬公里。 當彗星非常靠近太陽時,彗髮物質受太陽輻射和太陽風的吹襲,迫使部份彗髮物質向背離太陽的方向流動,成為長髮狀的彗尾(tail),彗尾通常遠離太陽,不過據馬王堆帛書的彗星圖 ,彗髮與彗尾的形狀相當多變,而彗尾又可細分為塵埃尾(dust tail)與離子尾(ion tail)兩部份。彗尾的長度可達數百萬公里,甚至長達上億公里。 彗尾物質比實驗室的真空還要稀薄很多,基本上對地球應不會有任何影響,但如有彗星與地球正面對撞,則又另當別論。1908年於西伯利亞中部森林的神祕爆炸事件(Tunguska event),有許多天文學家相信,是由一顆50至100公尺直徑的彗星或彗星碎片在森林上方爆炸所造成的。
Bill
2005-01-29 00:25:13 UTC
簡單說,就是一根骯髒的冰棒
?
2005-01-25 23:20:06 UTC
 

彗星的組成



彗星,一般常常會稱它為「骯髒的雪球」,因為其主要的組成成分為大量的冰、塵埃,還有乾冰、甲烷(沼氣)、氨、和少量的金屬所形成之固體球狀的核心,其直徑從幾百公尺到一百公里不等。



在彗星的核心,也就是彗核,距離太陽 3 AU(AU是天文單位,也就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,為一億五千萬公里)以上時,仍舊只是一個核。當進入到距離太陽 3 AU 以內時,彗核周圍就因受熱而開始蒸發,核心物質就逐漸像噴泉似的向外噴出而形成彗髮,彗星越接近太陽,彗髮越大。從彗核噴出的物質當中,包含有許多的氫原子,會散發到彗髮的最外圍,稱之為「氫雲」或「彗雲」。



彗髮產生之後,因彗核不斷的前進,使得周圍蒸發後的塵埃遺留在其行進的軌道上,加上受到太陽所散發出的「太陽風」的吹拂下,加速地將彗核內的物質推送出去,因此形成長而壯觀的彗尾。長出彗尾的形狀主要有兩種:

 

長而細直的彗尾,主要是帶電的氣體分子,成分有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氮分子、和碳氫離子等,顏色呈藍色,又稱為「I」型彗尾或「離子彗尾」。

粗短而彎曲的彗尾,主要是由塵埃、沙粒、以及未電離的氣體所組成,顏色呈黃色,又稱為「III」型彗尾或「塵埃彗尾」。
?
2005-01-25 23:13:07 UTC
彗星的結構

彗星的主體是由塵埃、石塊、冰塊,及凝結成固態的氨、甲烷、二氧化碳等化合物所組成的彗核。運行到太陽附近時,彗星物質受太陽輻射的照射、蒸發與太陽風的吹襲,才形成彗髮與彗尾。彗星觀測史的一大奇案、發生在1973年Kohoutek彗星 到訪之時、天文學家用架設在高空火箭上的紫外線照像機,意外地發現彗星另有一個地面觀察者不可見的結構–氫氣囊(hydrogen envelope)。氫氣囊在彗髮之外頭,直徑可達數百萬公里。

彗星的特性

彗星的彗尾永遠背向太陽,彗尾的形狀隨時都有變化。彗尾一般分成兩部份:由電漿物質構成的離子尾和塵埃物質構成的塵尾。前者的質點較小,受太陽輻射壓和太陽風的作用較大,往往形成細直的長尾。後者的物質顆粒較大,受太陽風的影響較小,往往散佈較寬且落在奔向太陽的彗星之後呈彎曲狀。

彗星的組成

分析離子尾的發射光譜,發現由彗星蒸發出來的物質有氫(H) 、氧(O)、CN、CH, 、OH、H2O+、CN+、 CH+、OH+、N2+、CO+ 與CO2+,而近來更在彗星物質中發現CH3 CN、H2CO、HCO等較大型的有機分子。這些有機分子是建構地球生命體的基本單位,在地球之外能偵測到這些有機分子,對地球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,提供無窮的想像空間。

上列的這些分子或離子全由四種元素所合成:氫(H)、氧(O)、碳(C) 與氮(N)。可見這些物質是彗星所含的水(H2O) 、甲烷(CH4)、氨(NH3) 與二氧化碳(CO2),被太陽輻射蒸發、分解與重組的產物,部份的分子,更受太陽風中的高能電子與質子撞擊形成離子。


此內容最初發佈在 Y! Answers 上,這是一個於 2021 年關閉的問答網站
Loading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