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:
有關地球的問題~~~
2005-01-07 16:58:42 UTC
請問地球的氧氣是地球自行製造的嗎?是怎麼形成的?那麼從大氣層到地面總共多長的距離呢?
五 答案:
2005-01-07 17:20:32 UTC
關於地球的誕生有許多不同的說法,早期人們認為地球由於高溫的氣體或液體冷卻凝固而成。但是,到了最近,人們改而認為地球是由冷的宇宙塵或隕石凝集形成。







關於地球誕生時期的說法有兩種:



一、形成地球的物質凝集於一處的時期



二、地殼和地函分開的時期。







第一種說法是最能確定地球誕生的重要時期,但是其正確年代卻不易直接考證,因為億萬年來,地球經過熔化、風化和侵蝕等作用,早已失去原本的狀態。因此,要探知地球的年齡就只得求諸於隕石。隕石是地球的同胞兄弟,也是誕生於太陽系中,卻又立即死亡的物體。隕石中蘊含著地球過往的奧秘,因此若拿隕石中的含鉛量和地球的含鉛量加以比較,便可計算出地球的年齡。用這種方法求得的地球的年齡為四十五億年。







第二種說法是將第殼與地函分開的時期視為地球誕生的時期。此時期並非指一塊塊岩石的形成期,而是指地球上首次出現大陸的年代。因此我們可以將之當作地球成長中的一個階段,也就是構成地函和地殼之大量火成岩的形成期。岩漿冷凝而成的結晶岩,其中所含的鈾經過長時間的破壞會變成鉛,這種性質即可用來測定岩石的年代,而測得年代最久遠的岩石的形成約形成於距今三十五億年前,由此可之地殼的誕生必定遠在三十五億年之前。







目前人們認為,地球約形成於四十五至四十六億年前,遊行成支出的高溫逐漸冷卻,於三十八億年前出現海洋。



 



殼是地球固體部分的最外層,大陸的地殼較厚,平均約35公里,海洋的地殼則祇有數公里而已。前者主要由兩個不同層次組成,上面那層比較輕,屬花岡岩質,叫做矽鋁層;下層較重,屬玄武岩質,叫做矽鎂層。至於海洋的地殼,則單由玄武岩質的矽鎂層組成。地函位於地殼之下,可一直延伸至2,900公里深處,它的化學成分當中,鎂、鐵等元素大幅增加,比重約為4.5,比地殼的2.8為高。最下一層是地核,由2,900公里到地球中心都是它的範圍。地核又可細分為外核和內核兩部分,由地震波分析得知外核屬於液體,內核屬於固體,它們主要由鐵和鎳所組成,平均比重已增加至11.0左右。





地球的內部,蘊含不少地球原來就有的熱量,而且有許多放射性物質也會囚蛻變而放熱,因此地內的溫度一定相當高,由火山和溫泉的現象就可得到佐證。根據礦坑裏的觀測,地下每深一公里,溫度平均增加30。C。不過這種增溫率可能隨著深度而緩和下來,一般認為地球中心的溫度大約在3,000--6,000。C之間。



 
2014-05-10 12:25:46 UTC
參考下面的網址看看



http://phi008780508.pixnet.net/blog
不要再盜用我帳號了
2005-01-11 17:17:50 UTC
真可笑,所謂的"最佳解答"哪裡提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了?根本就是答非所問嘛!發問者選答案時到底有沒有認真在看這些回答者的答案阿 = =+
?
2005-01-07 17:22:39 UTC
地球的氧氣主要是由生物製造的, 遠古時代的氧氣含量遠低於現在, 後來具有光合作用的生物出現後, 才逐漸改變大氣的組成比例

很多的古代細菌, 必須生活在缺乏氧氣的環境中, 就是因為它們仍然無法適應新的大氣結構的原因



至於大氣層的厚度, 這個答案倒有點麻煩, 因為大氣層並非突然消失, 而是以一個非線性的關係逐漸稀薄

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對流層, 厚約十幾公里, 這一層中是越高越冷, 氣候的變化都位於這一層中

再上去就是平流層, 位於約十幾到五十公里的高度, 它的溫度越上面越高(因為太陽和宇宙射線粒子撞擊的關係), 造成一個穩定的罩子(冷的比重高, 在下, 因此不像對流層的空氣會上上下下)

平常搭飛機時, 都是飛在平流層, 這裡非常平穩, 很少碰到亂流



再上去是中氣層(50-80km)與熱氣層(很難估算)

極光出現在約800-1200km處, 因此大氣層的厚度約為1200km

如果以星際物質的密度為標準, 大氣層的最大厚度約為2000-3000km



還有一些科學家不斷提出新的觀點。如比利時的尼克萊發現320~1000公里高度範圍存在一個"氦層",在"氦層"以外,還有一層更稀薄的"氫層",它可能延伸到64000公里左右的高空。
琪夫
2005-01-07 17:06:06 UTC
是阿!地球上的生物再生命的過程產生的,特別是植物功不可沒。

因為有地球引力才保持住大約五百公里厚的大氣層。


此內容最初發佈在 Y! Answers 上,這是一個於 2021 年關閉的問答網站
Loading...